乌鲁木齐“说园”:留在历史尘埃中的塞外著名园林kaiyun登录官网

发布时间:2024-10-15 11:53:45    浏览:

[返回]

  kaiyun·体育癸卯岁末,前去乌鲁木齐青年路好家乡超市,经过建工集团时,天空飘起雪来。一株硕大的老榆树挺立的方向,是我曾经进进出出一年的军区大院。站在老榆树下,不由得想到那年春末的一场雪,让我意外得知面前高楼大厦的后面那所以“八一”命名的中学,曾经是塞外著名园林——“说园”。

  雪停,雪融,挂满枝头,绿叶悄无声息一片片坠落下来,不堪重压的树枝噼里啪啦。我在军区《战胜报》编辑部,一边拆分着部队通讯员来稿,一边听老编辑聊着这少见的天气状况。或许是对于首府城市发展的观感,也许是突发奇想,老编辑聊着聊着就道出军区大院的东边地域,就是乌鲁木齐老城郊外的“说园”。老编辑说,如果“说园”依然存在,这个时候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景象?

  可是这“说园”,人们只能在史料中寻觅它曾经的踪迹。有史料记载,“说园”创建人王树楠说,从不系山房推开窗户,能够迎面看到青山,山房近处有宽阔的溪流逶迤穿过。

  王树楠将其比作桃花源的武陵溪水,溪上有“仙槎泛天”、有“白鸥盟心”,是个“卧游消永日”的好地方。

  史料记载中的不系山房位于“说园”正中,正门有副对联:“一种千年,苜蓿秋风思汉室;长城万里,桃花流水梦秦人。”

  《塞外著名园林---说园》写道:不系山房为中国古代宫殿式建筑,砖木结构。它的图面配置,和中国古代建筑远自周代以来的图面配置一脉相承。二楹以中为主,左右两楹相当于以当中一楹为主的附屋。

  从外观上看,最显著的特点是深深挺出的屋檐及其极力向上翻出的檐尖,还有罗列的大栋和栋角,栋上青、红色鲜艳的图案和多种纹饰。由于砖木材料本身的特点,它具有楣式和拱式建筑的双重性,使整个建筑物呈现出既轻巧、又厚重的风度。

  在细部装潢上,门窗的轮廓和窗格的种类,既具有多样性,又具有对称的统一性,给主体的单纯赋以变化的奥妙。建筑物上的各种纹样,五花八门,但均为吉祥纹样。

  在色的使用上,和中国其他古代建筑物一样,以赤、青为主,这也与道教思想阴阳五行所配置的色密切相关。赤表财资和幸福,青表和平。这种设色,简明而强烈,富于透视效果。

  一座山房是如此美观,况且相似的景点还有十几处,什么“一苇亭”“霞照楼”“梦鱼台”“花神祠”“福持精舍”等等。今天我们已经很难想象当年的“说园”是何等的辉煌和壮美。

  乌鲁木齐八一中学校史馆记载:乌鲁木齐八一中学及其附近一带,一百多年前是乌鲁木齐第一座人工园林,是清光绪三十二年(1906年)新疆布政使王树楠一手筹办的。“说园”遮隐在红山腹地,位于红山嘴和水磨沟中段。前有红山嘴寺庙寺院群落,后则是水磨沟的泉水之源,确是一处闹中取静之地。

  光绪年间,清政府出台了一项“农林工艺要政”措施,要求各省筹备农林试验场,旨在研究、试验农作物种植、果树园艺、田间灌溉,培育良种等科学技术改良农业。鼓励劳动人民男耕女织勤于生产,促进地方经济建设。

  新疆建省后,为发展省会地区的建设事业,由当时的新疆财政官员藩司王树楠倡议,于1907年兴建农林试验场,选定原东门外林区为场址。经过四年时间的整地、施工和房屋建设,于1910年建成。

  王树楠等人倡建试验场不是偶然的,一如他为试验场所写的楹联中所说:“萃天山南北异果奇花,重编塞国群芳谱;教绝域人民男耕女编,三复幽风七月诗。”

  当时,载澜虽然是个负罪的犯人,但因为他是光绪皇帝的叔叔,又是朝廷诰封的“镇国公”,地方官员自然要投其所好,于是那些高官显宦经常在“不系山房”奉陪载澜吃喝玩乐。不久,载澜就把培育农林良种的试验场建成了。

  农林试验场建成之后,王树楠本着《易·系辞》中“穷事之理”的意思,要弄清道理谓之“说”,因此给园林起了个别名叫“说园”。还由当时在乌鲁木齐的书法名流为之题写园名,精工刻石,镶筑在园门楣首。

  因为载澜爱好花卉,地方当局特意从内地引来芍药、牡丹,选派专人精心栽植,并特建一座“花神祠”,以借“神威”,让奇花异木茂盛生长。从此以后,试验场变成贵族个人乐园。

  “说园”的正门朝南(位于现建工集团位置),尾部靠近北山坡的山脚。园内有亭、台、轩、房等园林建筑数十处,古色古香,集房、楼、厅、祠、亭、台、轩、廊合璧,堪称是当时迪化最为叫绝的一座园林胜地。

  民国之初,杨增新允许人民进园游览,使塞外人民一饱中国古代园林的眼福,就是由关内来新疆的过客,也无不以一游“说园”为快。但由连海棠花是什么颜色也一无所知的实业厅长阎毓善负责经营“说园”以后,他雇了一些不善农耕的蒙古牧人住进园内搞“试验”,致使园景逐渐衰败。“

  “说园”在金树仁时期,曾为乱军驻扎,破坏极大。至盛世才时期,他的连襟汪鸿藻在任军校教育长时期又长期霸占。说园”变成了一片荒凉郊野,但很快地又为鳞次栉比的各种建筑物所取代。

  1949年,“二军子弟学校”随军进疆,校名始为“新疆军区子弟学校”,后改名为“新疆军区子女学校”,先驻于红山脚下的寺庙群中,更名为“八一子弟学校”。1953年,当年乌鲁木齐北门外被称为“说园”的一片榆林,被王震将军选为“新疆军区八一子弟学校”的新校址。军区机关与驻乌部队军人子弟很多就读在这个学校。

  今日,青年路、红山路与五星路交会于“说园”,一桥飞架,建工集团、乌鲁木齐八一中学、八十中学、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在此拔地而起,“说园”,一座曾经的塞外著名园林,只留在乌鲁木齐的历史尘埃中。

搜索